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香港建造業邁向黃金十年,每年工程總量逾3,000億元;工程雖多,業界卻面對勞工短缺。是次工作坊啟動研討會於10月5日假香港建造學院九龍灣院校舉行,除展示多部不同功能的建築機械人,為業界與機械人供應商提供聯繫平台外;研討會更探討智能建造的潛力,包括機械人在工地的應用模式和發展趨勢。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指,面對人力問題,議會正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數碼化等方法多管齊下,引進建築機械人更是當中關鍵。

鼓勵引進 質量兼優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為工作坊致開幕辭時表示,政府官員及業界近年多次拜訪大灣區內的同行,了解內地利用創新科技和機械人提升建造質量的能力。今次工作坊正是一次大型的機械人巡禮,樂見技術已經應用在各種建築工序上。 她指香港現已訂立清晰的建屋目標,故必須借助建築機械人的力量,應對人手短缺的問題,讓機械人發揮它們優質、高效、穩定及安全的優勢。為推動業界採用建築機械人,房屋署轄下工地將成為機械人的應用場,37個項目將陸續使用相關技術,如承建商入標時註明採用機械人亦會獲加分。

13-X08.jpg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前排左四)、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前排右四)及一眾嘉賓探討智能建造的潛力。

節省勞力 減低風險

工地環境複雜多變,有時工人更須於高空、密閉空間工作,徒添風險,建築機械人正正有效解決工地常見的「危繁髒重」等問題,節省勞力、避免危險,造福新一代建築人。

隨著人工智能(AI)及物聯網(IoT)發展成熟,建築新技術將如雨後春筍。工作坊邀得多間供應商參與,機械人種類繁多,各適其適,現場更有專人示範,如操作員利用平板電腦遙控機械人,手指一掃即輕鬆完成高空鑽孔工作,與傳統人手鑽孔相比安全得多,而且工友可遙控指揮,不會吸入大量灰塵;又如密閉空間檢測無人機,透過人工智能模擬定位技術,即使沒有GPS也能深入渠道勘探及檢測毒氣。

善用資助 全盤規劃

廣泛應用建築機械人為國際大勢,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表示,工作坊齊集逾20部建築機械人,有助推動業界普及應用。他說:「工作坊展示的機械人皆完成研發,可立即在工地落地應用,協助業界提速、提量、提效、提安全。舉例有承建商利用鑽孔機械人執行整棟大廈的自動鑽孔工作,並以建築信息模擬(BIM)及數碼規劃技術輔助,施工精準,也減少工人高空工作的風險。」機械人除可協助施工,更可用於巡查,如機械狗配備不同儀器,連接平台後,可負責自動巡邏、數據採集等工作。

13-X07.jpg鑽孔機械人施工精準,減少工人高空工作的風險。

何主席續表示,期望業界日後在籌備施工前,已經部署好應用建築機械人,「最近我們參觀了內地的機電裝備合成(MiMEP)廠房,所有製造工序悉數由機械人自動操作,實現『工業4.0』的優勢。因此,業界應擴闊視野,思維不應局限於油漆、水泥及鋼筋屈紮等單一階段使用建築機械人;反而預早部署,由操作員編排自動化工作流程,提升整體建造效率。」 為推動建造業採納創新科技,政府已撥款22億元委託議會管理建造業創科基金(CITF)。何主席鼓勵業界把握資助機會,坐言起行,引入機械人:「業界可通過申請CITF資助,大幅降低投資建築機械人的門檻,如項目屬本地研發資助額更高達80%,而且除採購外,租賃亦可申請資助,低至港幣數萬元即可體驗建築機械人的潛力,何樂而不為?」

13-X05.jpg何安誠主席致辭時,特穿上外骨骼,展示科技輔助施工的威力。

數碼輔助 智慧物管

13-X10.jpg

議會8月底於香港建造學院九龍灣校園啟用物業管理智能監察中心。中心設有LED牆面、無線演示系統、特大LED觸控屏幕,並利用物聯網感應器連接議會物業各處,以儀表板反映如零碳天地等地方的實時數據,各項資訊一覽無遺,中心管理人員置身此「數碼大腦」即可一站式遙距監察能源消耗、空氣質素等概況,透過3D數碼分身影像掌控全局。而當系統結合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技術,更能預測未來趨勢,有助管理人員制訂營運及管理策略。

未來系統會擴展至建造學院葵涌和上水校園,安裝物業設施管理系統、安全警報、門禁系統等,與中心互通數據,連線管理。

最後更新:2023-10-13 1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