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港大宿舍展示MiC新路向 研發兩系統助解難

港大宿舍展示MiC新路向 研發兩系統助解難

創新關鍵在於實踐。建造業議會 (議會)倡導「產學研」,旨在將不同科研案例分享給業界,以推廣創新技術之應用及促進產業發展。早前議會主席何安誠教授工程師率領業界代表及議會同儕參觀位於香港大學西高山的宿舍發展項目,並由香港大學物業處副處長朱耀樑博士簡介項目,探討如何透過「組裝合成」建築法(MiC) 及創新科研應用在設計階段解決業界痛點。

全面掌握運輸數據 設計施工程序加快建造效率

香港山多路窄,MiC項目經常要處理運輸難題,亦令設計模組時諸多掣肘,在設計初期,團隊已經需要掌握眾多道路數據,才可以準確規劃模組大小和計算建築所需的模組或組合方式。項目團隊與香港大學模塊組合建造實驗室主任潘巍教授合作,實驗室團隊結合地政總署的路面雲端地圖系統(Vehicle-based Mobile Mapping System, 簡稱VMMS),設計了一個智能運輸規劃平台程式,以人工智能計算最短的運輸距離、時間及可裝載模組的最大尺寸,並以三維空間展示預計路況。朱博士指利用該平台向政府申請相關運輸手續,相比傳統平面模擬程式的展示方法,更能提升運輸署對團隊控制模組運輸對路面影響的信心。

港大團隊致力以西高山項目展示MiC的效率,除了透過規劃平台程式控制運輸環境,更將工地各個大樓以區域劃分並建立四天安裝周期,以準確計算每個工序,包括:模組安裝、圍封、焊接和灌漿所需時間。當第一個區域完成模組安裝及檢驗確保安全,下一項工序隨之啟動。 此時,另一個區域亦緊接同步進行模組安裝工序,將流水式作業方式套用至各工序以節省運輸和模組存放的時間,實踐提速提效的可行方案。

全生命周期認證 生產保養資料齊全

本項目採用「e-birth cert」系統,並與香港大學iLab主任呂偉生教授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建築全生命周期認證,業主、用戶甚至後期維修保養人員均可以查看相關資料,提升質量監管。認證系統不但確保海外工廠在製造和運輸過程中達到組裝合成建築模塊的設計和質量要求,甚至可以製定個人化設計,例如牆面顏色或是否安裝吊櫃之類,令MiC量產亦可以做到個人化要求。

另外,認證系統和建築信息模擬(BIM)更會連接物業管理處內與維修相關的系統,方便日後的維修保養和管理,其中的突發事件通知,例如煙霧警報或用水量不尋常提示等就可以協助物管更快速處理問題。

西高山項目力求創新及探索可行的方案,向業界展示有效率有質素的MiC建築方式,示範如何利用創新科技 - 智能運輸規劃平台程式和「e-birth cert」系統,對症下藥解決業界面對的痛點,令MiC可以在私人發展項目上更廣範使用。

最後更新:2025-08-06 1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