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造業議會 - CIC

《新篇章 新方向》

2016年初我們獲委任為建造業議會(議會)的主席和成員。時光匆匆,這一屆任期已進入尾聲,趁此機會向業界朋友來個小總結,匯報一些原創工作的進展。詳細報告將見於年中發表的《2017年報》。

議會於2007年成立,首9年的工作,如同建造項目,成功完成了「地盤平整」;讓我們可以開始「地基工程」。

香港社會和建造業在過去10年,經歷了不少改變。業界對議會的工作、期望和要求亦有所變化。在培訓、工藝測試、工人註冊、研究調查等恆常工作以外,本屆成員試圖在其他領域尋找新方向,希望可以更好地服務業界。

推動創新 力求突破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整體競爭力位列第6,但在「創新」方面只排名26。另有報告顯示,香港的建築費更是全球第二最貴,僅次於紐約。高昂的建築費不獨影響業界的可持續發展,更影響香港民生和社會發展。

香港的基礎建設蜚聲國際,是全球最佳的基礎設施城市。土木工程的建築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但樓宇建築仍只停留在「單件預制」的時代,未有重大突破。

為了建立和推廣建造業創新文化,議會成立了「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委任業界精英和創新先鋒領導發展。CITAC剛於2017年11月底由財政司司長主持開幕,成立初期將會介紹和引進世界各地最新的建築技術為主,並推動其在香港的應用;藉以刺激香港的創新思維。長遠來說當然希望香港可以擁有自家品牌的新科技。

香港建築成本高企,主要的原因是生產力偏低。新加坡成功將大部分建築工序轉移至工廠生產,見證了建造業工業化成功的例子。議會聯同發展局成立了聯合專責委員會,在香港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改善香港建造業的老問題 ── 安全和品質;建造業工友們將會像航空業和汽車業一樣,在一個比較舒適和安全的環境下工作。

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被公認為可以幫助提升設計、品質、安全、施工和管理效率。特區政府亦決定由2018年開始,在主要工務工程項目採用BIM。議會在2016年已成立了全港最具規模的「建築信息模擬創新及發展中心」,為業界培訓BIM的人才。

BIM在香港已醞釀了一段時間,但仍然是萌芽的階段。業界整體的資源,還是比較薄弱。為了更好地推動BIM在香港的發展,議會在2017年成立了「建築信息模擬專責委員會」,集合了民、官、商、學的力量,落實各項BIM的工作,發揮了議會的功能和力量。

保護地球 人人有份

建造業與碳排放息息相關。地球暖化更影響人類生死存亡。議會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於2017年6月聯合主辦了三年一度的「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位綠色建築專家雲集香港,研究抗衡氣候暖化的措施。場面之盛大,儼如建築環保界的奧運會。

建造業是香港一個重要的行業。於2016年,香港建造工程量達港幣2,400億元,佔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5.2%。中國是《巴黎協議》的一分子,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和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環,建造業必須做好我們的本份,減少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議會剛剛宣佈在2018年舉行第一屆「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大獎」,表揚對環境保護有卓越貢獻的機構和從業員。

人才培訓 薪火相傳

建造業議會及其前身建造業訓練局,自1975年開始為香港建造業提供課程,培訓前線工友和工地管理人員,確立了一個不可替代的地位。長期以來,培訓工作以教授工藝技術及管理知識為主。

為了優化培訓工作,使其更有系統和更能與香港教育制度接軌,議會成立了「香港建造學院」(HKIC),為香港建造業培育有專業技術、有理論基礎、有安全意識、有創新意念、有工作熱誠,並對建造業引以自豪的知識型工友及管理人才。

HKIC的校訓是「專業樂業 精益求精」,正好反映了大家對未來建造業從業員的期盼。建造業是不能單獨倚靠議會的力量來滿足整個行業的人才培訓需求,業界必須與議會互相協作,才可以持續發展;誠如優化了的「合作培訓計劃」,漸見成效。

團結業界 提升形象

建造業一向被視為傳統的行業,缺乏青春活力,難以吸引年青人投身前線技術工作。過去兩年,我們努力將建造業充滿朝氣、活力、專業和關愛的一面呈現給社會大眾。

議會在2016年成立了一項看似與建造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建造業運動及義工計劃」,鼓勵建造業從業員,尤其是前線工友參與體育運動和義務工作,從而改善從業員的身心健康,並為建造業建立一個健康和關愛的形象。計劃推行一年多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社會上獲高度評價;為建造業樹立了一個新形象。

籌備多時的「專工專責」條文在2017年4月1日起啟動,除特定情況外,工友必須為註冊熟練技工或半熟練技工,才可以獨立從事指定工種分項的建築工作。條文對提升建造業工友的專業地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2017年內舉辦了多場「建造業午餐會」,為業界不同持份者,包括政府部門首長、商界領袖、專業人士和學者有機會在輕鬆環境下,交流經驗和心得。此午餐會已成為業界朋友期待的聚會。

年青人是我們的未來。2017年2月議會主辦了首屆「香港建造 | 青年高峰會」,為年青建造業從業員構建平台,讓他們為建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光發亮。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香港有463,141名註冊的建造業工友。他們是建造業重要的持份者,但是因為香港普遍以多層分判日薪制運作,議會不容易與他們直接溝通和聯繫,工友們一般亦對行業缺乏歸屬感。我們成立了外展隊,主動接觸工友們,向他們推廣安全、培訓、註冊和其他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業界資訊。

為了增加與業界的溝通,讓業界可以更容易了解議會的工作和訊息,我們加強了企業傳訊的工作,通過報章、電視和多媒體與業界和社會大眾接觸,提升建造業的形象,成效理想。我亦於去年初開始撰寫主席網誌《駒駒小事》,報導議會的一些軟性消息,得到不少業界朋友捧場。

業界精英 服務議會

議會工作的範圍廣泛和繁多,為了可以更好地服務業界,必須建立良好的企業架構和招募優秀的管治團隊。過去兩年我們成功招聘了多位業界精英,負責不同範疇的工作

大義工 無私奉獻

建造業議會是根據〈建造業議會條例〉成立,成員來自業界不同專業的持份者,有工友、分包商、總承建商、發展商、專業人士、學者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議會新新舊舊的工作一浪接一浪,全賴成員們和議會同事的通力合作才可以順利完成。

由下月起,有部分成員將會功成身退,包括「建造業工人註冊委員會」主席莊堅烈、「生產力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堅凝教授、「環境專責委員會」主席潘嘉宏工程師、工會領袖吳國群、港鐵工程總監黃唯銘博士、「投資專責小組」主席鄔碩晉、「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主席伍新華,以及身兼「建造安全專責委員會」和「建築信息模擬專責委員會」主席的馮宜萱。

議會的工作雖然繁重,但大家還是開心的。我們都是抱著開明和友善的態度議事論事,很多討論更是在歡笑聲中進行;當然不用出動保安員維持秩序。

為了改善建造業的形象,伍新華領導了一個專責小組,檢討業界不同職級工友的稱號。經過小組一輪工作後,伍新華最後報告建議「普通工人」轉稱為「初級技工」,「中工」為「中級技工」,大工為「高級技工」。有成員提出反對,指出「初級技工」的簡稱很容易惹來誤會,引得哄堂大笑,最終大家同意維持「普通工人」的稱號。

每一位議會成員均是業界精英,每人有他獨特的思想和見解。莊堅烈Paul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成功機電商人。他成功帶領完成「專工專責」條文的通過和落實,亦有參與職訓局和公開大學的工作,因此對香港的教育制度非常了解,亦可以算是教育界一分子。他一向反對「怪獸家長」的做法,反對過分催谷小朋友死讀書;希望小朋友快樂成長。他笑言只要考試不是「包尾大班」,便應該擺酒慶祝。

另外一位挑起議會重擔的成員是業界熟悉的鐵娘子Ada馮宜萱。她負責領導業界推動建造安全和BIM兩座大山的工作。Ada 的專長是擅於處理大型會議。她主持的會議,每每也有數十人出席,但過程井然有序。她喜歡穿紅色時裝,坐在中央主席位置,猶如定海神針。

過去兩年的努力是有成果的,感謝議會成員和同事們,大家為建造業撰寫了新篇章,尋找了新方向。

陳家駒
前建造業議會主席
2018年1月19日

最後更新:2018-07-19 19:31:48